事實上,,耽美文化并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(xiàn)的,,小部分群體很早就接觸了耽美作品,早期一直是以一個小眾圈層的樣態(tài)存在,。但近兩年,,隨著大家對耽美作品的關注度大幅提高,在流量和資本的雙重推動下,,大量“耽改劇”涌現(xiàn),,耽美文化逐漸演變成了“腐文化”出圈,甚至被很多青少年非理性追捧,,帶來一些不良影響,。正如有評論稱:需要警惕的并不是耽美文化本身,而是一些公司在嘗到甜頭后為迎合市場需求對“腐文化”進行無底線炒作和過度消費,。
就耽美作品本身來說,一直以來都有其受眾群體,,他們的審美和需求應當被尊重,。但不可否認的是,,這些作品的部分內容并不適合被價值觀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群體觀看。面對群體和需求差異,有關部門應該對這類作品實行分級,,既可以保護青少年群體不被錯誤影響,也可以滿足部分小眾群體的審美需求,。對那些接觸到這些作品的青少年,,老師和家長也應該及時加強引導,一方面提高他們的分辨能力,,讓他們認識到作品和現(xiàn)實之間的不同,;另一方面,也需要探索引入相關教育內容,,加強正面引導,,讓青少年在健康的道路上成長奔跑。
不容忽視的是,,“腐文化”出圈后大行其道的嚴峻現(xiàn)實,,亟待引起全社會的警惕與重視,。客觀而言,很多耽改劇作品立意并不是去正面積極地引導和展現(xiàn)耽美文化,,而只是為了博眼球設定相關的噱頭,,目的都只是為了“賣腐”。不少“耽改劇”劇情設定邏輯混亂,,更有甚者,,為吸引眼球、滿足粉絲“口味”,,一些影視劇公司還強行營銷“男男cp”,,進行綁定宣傳和尷尬互動,打擦邊球樹立人設,,無底線消費“腐文化”,。這些不良營銷不僅損害了耽美受眾群體本身的利益,更擾亂了網絡環(huán)境和秩序,,對很多偏激言論的放任更是直接沖擊和影響了主流價值觀,,這些惡劣影響必須引起重視和監(jiān)管。
需要看到的是,,對“耽改劇”進行監(jiān)管并不是說要對相關作品“一刀切”完全打壓,,優(yōu)秀的耽美作品應該受到尊重,在市場上也應有一席之地,。但尊重不代表放任,,而是要通過管理和引導使其盡快走入規(guī)范化,抵制噱頭炒作回到內容本身,,以更加正面積極的形態(tài)出現(xiàn)在大眾視野,。
《國產電視劇掀起“耽改”熱:“腐文化”出圈,青少年入坑》
2021年,,由耽美小說(多指男男同性愛情小說)改編的“雙男主”電視劇立項,、拍攝、開播數量暴漲,,被網友戲稱為“耽改101”元年,,引發(fā)廣泛關注。這一現(xiàn)象與時下愈發(fā)流行的“腐文化”相結合,,將對青少年產生怎樣的影響,,值得關注。
1.約60部耽改劇扎堆投拍
“耽美”一詞產生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日本,,原指“耽于美色”,,后在我國多用于表述男同性戀愛情。耽改劇是影視公司購買原創(chuàng)耽美小說版權之后,進行劇本改編和拍攝的一種網絡劇,。此前,,耽改劇數量雖然不多但都獲得過極高的關注度。
由于近來耽改劇扎堆立項,、投拍,,業(yè)內人士用“一窩蜂”來形容平臺、制作公司,、演員都想進場分一杯羹的現(xiàn)象,。半月談記者梳理發(fā)現(xiàn),晉江原創(chuàng)網上有名的耽美小說IP幾乎全部售出,,單個IP最高售價達4000萬元,,有超過60部耽美小說正在或已完成影視化籌備。
網友將這一現(xiàn)象戲稱為“耽改101”,。2018年,,騰訊視頻推出選秀節(jié)目《創(chuàng)造101》,召集101位選手,,最終選出11位組成偶像團體出道,。近幾年,各大網絡平臺紛紛推出類似節(jié)目,,從超百名選手中挑選幾位成員形成團體出道,。網友用“耽改101”形容2021年耽改劇扎堆,意指耽改劇多到像參加選秀節(jié)目的練習生一樣,,等待C位出道,,也指這些耽改劇涉及的男主角數量之多,相當于輸送了一整季選秀選手的數量,。
這批耽改劇有的定于今年陸續(xù)播出,,不少知名影視公司都有相關項目。
投其所好 傅曉寧 作
值得關注的是,,過去這類“題材敏感”的影視劇,敢于試水的都是半紅不黑的小演員,,如今的耽改劇則匯集了名演員,、大制作。行業(yè)研究者認為,,頭部公司,、頭部藝人紛紛入局,標志著耽美文化正在從亞文化走入大眾視野,,這些信號是國內耽美文化發(fā)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,。
2.崛起的耽美文化消費群體
業(yè)內人士分析,耽改劇扎堆現(xiàn)象的背后有兩大原因,。
一是迎合崛起的女性消費群體,,耽改劇核心之一是對“美”的追求,,耽改劇中“雙男主”顏值夠高,成了被定義,、被凝視,、被消費的一方,是對長期以來男性主導視角的反擊,。且“雙男主”間關系平等,,彼此欣賞、并肩作戰(zhàn),,也投射了女性對感情關系的理想期望,。
二是依賴原著粉絲群體自帶流量。耽美網絡小說原本擁有自己穩(wěn)定的用戶群,,并在影視化后吸引眾多用戶參與,,而粉絲的二次創(chuàng)作,更擴大了其出圈程度,。即便是原著書粉反對耽改劇“魔改”,,也會化為影視劇宣發(fā)過程中的“黑流量”增加話題性。
分析資本蜂擁而至的更深層次原因,,很難忽視當下影視寒冬的大背景,。天眼查數據顯示, 2020年上半年從事與影視相關的公司中,有13170家公司注銷或吊銷,。
寒冬之際,,行業(yè)更加需要噱頭、話題內容吸引粉絲群體消費,。而依托晉江文學城,、紅袖添香等小說網站和“寫手太太”的創(chuàng)作,耽美小說長久以來已積累大量粉絲,。在網絡經濟高度發(fā)展的時代,,視頻平臺、微博微信,、快手抖音等都自帶驚人流量,,只要適時營業(yè)、適當營銷,,就能調動起潛力巨大的粉絲經濟,。
近年來,屢次傳言主管部門要封殺耽改劇,,可見這類題材的敏感,。但對投資者來說,在激烈的影視劇競爭中,耽改劇能夠將潛在的耽美受眾變成顯性的影視受眾,,是一條實現(xiàn)市場和流量的轉化變現(xiàn)的捷徑,,風險雖大但利益更大。
3.需要關注對青少年的影響
“男男CP(配對)”“男色經濟”,,圍繞這一文娛市場的新主題,,如今“賣腐”已成了一個見怪不怪的行業(yè)現(xiàn)象。所謂“賣腐”,,即販賣“腐文化”,, 而“腐文化”是指受眾幻想的、男男之間的,、以曖昧或愛情故事為主要內容的一種亞文化,。
學“酷” 傅曉寧 作
這種亞文化在自己的圈子里“圈地自萌”,或許無傷大雅,,但如果大規(guī)模改編為電視劇,,突破亞文化圈層,進入大眾文娛領域,,則需要謹防其帶來不良影響,,尤其是對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帶來不良影響。
由于網劇,、電視劇審查制度的存在,,劇方往往會抽掉耽美原著中兩位男主之間的“感情線”,在電視劇中展現(xiàn)“兄弟情”,,通過打擦邊球給觀眾留下想象空間,,但在后續(xù)的宣發(fā)和營銷過程中,兩位男演員也可能“賣腐”,。
《我國電視劇耽美化現(xiàn)象研究》一文作者認為,,近幾年,我國電視劇產業(yè)興起了由耽美文化衍生出的CP“賣腐”熱潮,,加入了耽美元素的電視劇,,吸引觀眾對劇中男主們進行CP組合,賺取話題熱度以獲得高收視率,。
近年來,,學界已經關注并研究耽美文化對青少年群體性別認知、婚戀觀等影響,。例如,《湖南省部分青少年性身份認同現(xiàn)狀及影響因素分析》一文,,對該省1260名青少年性身份認同情況進行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,男生有2.9%自認為同性戀,4.9%自認為雙性戀,12.4%不確定自身性身份,;女生該比例分別為 2.4%,、12.4%、14.3%,。37.5%的人知道“耽美”或“同人”,,其中表示“喜歡”的占32.3%,11.9%表示憧憬文學作品中描述的同性愛戀,。
當然,,此類研究尚顯單薄,要得出一個確證無疑的結論還遠遠不夠,。不過茲事體大,,慎重一些總是好的。
業(yè)內人士認為,,過去同性戀題材作品多刻畫該群體的困境與掙扎,,有對他們的關注和探討,當前國內耽改劇則主要著眼粉絲消費,。半月談記者在調查中也發(fā)現(xiàn),,一些中小學生看耽美小說、耽改劇,,購買小說周邊產品,,在漫展進行角色扮演,有青少年甚至把“男男才是真愛,,男女只是繁衍后代”當作QQ簽名,。這些現(xiàn)象值得關注。
熱點新聞